編者按
新時代孕育新成長,新征程召喚新作為。近年來,海南礦業轉型發展過程中,一批又一批的海礦人在各自崗位上兢兢業業、銳意進取、攻堅克難,與海礦共同成長。我們開設了《新時代海礦人》專欄,將持續講述新時代海礦人的故事,見證他們與海礦的“乘”長與突破。
10月12日夜,海南礦業懸浮磁化焙燒技術改造項目點火烘爐儀式前夕,選礦二廠和設計方、建設方的工作人員在會場忙碌不休,為點火儀式做著最后的準備。
會場布置、點火裝置、水電供應……項目副總指揮、選礦二廠廠長梁居明那瘦高的身影,穿梭在忙碌的會場,一項項確認儀式的各項事宜。
回到監控室,緊盯著顯示屏上密密麻麻的設備運行數據和迷宮般的流程圖,梁居明又不時地向身邊的技術人員詢問起設備調試情況……
雖然忙碌而且任務艱巨,但梁居明看起來卻舉重若輕,處理起現場人員報告的問題時,也是駕輕就熟,對于第二天點火的順利進行,他早已胸有成竹。
圖為梁居明陪同海南礦業總裁郭風芳在磁化焙燒項目建設現場察看主體設備
11年前,2012年底,同在這片廠區里,一座年處理量200萬噸的選礦新廠房剛剛建成,開始投料試生產。參加工作剛滿一年的選礦技術員梁居明就在這里參與生產調試。
試生產不久,問題便陸續浮現出來,現場運行數據始終達不到設計的指標,情況大不如人意。為此,廠里專門成立了攻關小組研究解決方案,梁居明也是組員之一。
200萬噸選礦系統擁有當時國內先進的選礦設備和較高的自動化系統。這些新物件,當時誰都沒有足夠的經驗應對,梁居明這些年輕技術員接受新事物快、學習能力強、專業素質過硬,就成了廠里生產調試時倚重的對象。
早在設備生產商進場安裝時,他們就緊隨其后,“偷師”學藝,學習設備怎么開機、操作、維護……學成之后,他們就是生產現場的“專家”,在生產時,指導現場工人操控設備、處理小的故障,實時跟進設備運行和生產情況。設備出現問題,調試攻關需要他們發揮作用,梁居明也對工作倍加上心。
圖為選礦二廠200萬噸選礦廠房與焙燒爐框架。
彼時,春節在即。梁居明作了決定:留在公司過年,和攻關小組一起利用假期停產檢修,對新產線的問題進行全面排查。
梁居明對這段經歷記憶猶新:
“放假前一天的大年三十下午,大家下班后。同是廠里一起參與調試和留在現場過年的幾個年輕人相約在宿舍吃飯,同事的父親給我們包了餃子。那天晚上,我們就在他的宿舍,吃了頓餃子,就算是過年了。大年初一早上,又跟平時一樣回到廠里上班。”
“春節假期的七天都是在現場度過的!”
此后的一個多月,身為200萬噸選廠選礦技術員的兩人輪流帶班進行生產調試,一人上白班,一人上夜班,實時解決工藝參數與設備問題,保證調試進度絕不落下。梁居明粗略計算,在這樣的工作模式下,他們相當于一個月上了45天班。
最累人的還不止于此。當時的工作模式是“試生產+設備檢修”交替進行:系統試生產一兩周后,就停產幾天,針對期間發現的問題集中檢查、改善。檢修過后,再試產,再檢修……梁居明作為選礦技術員,既了解生產,又熟悉設備,就要兩邊跑,無縫銜接。機器一停,他們就去跟檢修,一起研究改進方案;問題解決,設備開始運轉,他們又要回到崗位當班,繼續盯生產。這樣連軸轉的經歷,梁居明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
他們對廠里大大小小的設備都作了排查,先后進行了球磨機磨礦、磁選、離心機重選等多次試驗,發現流程不暢通就改流程、參數不合實際就調參數、設備掉鏈子就修設備……經過反復試驗和持續改進,這條產線的生產能力最終超越了設計的試驗數據,找到了適合實際的最優解。
11年過去,隨著角色的轉變,他的眼界逐漸從一臺設備,延展到一個工段、一條產線……
如他所說,同樣是新產線調試,他現在不可能像當時那樣“每天為怎么讓設備正常運轉、怎么指導工人操作而操心”。他如今的角色,不再允許他再進行那樣的“攻堅戰”、單兵作戰,而是要打“持久戰”“團隊戰”。
圖為梁居明在與選礦二廠一線員工交談。
在磁化焙燒項目的建設中,梁居明面臨的是全面、龐雜的任務。從縱向看,從協同設計方進行分析論證,到項目招標、籌備,到施工、建成、投產,再到機制組建、人員配備,整個流程的暢通需要梁居明與項目指揮部成員多方奔走,聚力共贏。
從橫向看,磁化焙燒項目的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共5家合作單位同在一個廠區內辦公,梁居明和同事們要時刻操心如何做好合作單位的一體化管理,保證指揮統一、步調一致,做到安全施工、高效推進。
這些問題,只要項目一日不完工,梁居明就要時刻掛在心上。
其實,磁化焙燒項目的推進并非一帆風順,受多種因素影響,項目建設進度一度出現滯后。梁居明說,在公司領導和項目總指揮張洪義的領導下,指揮部全力掃清阻礙,項目全體人員再建設后期奮起直追,終于在一年時間內,將一座新焙燒爐從無到有建設出來,并實現了安全生產“零”事故。
10月13日,在這座拔地而起的焙燒爐框架內,公司董事長劉明東和相關合作方負責人共同按下磁化焙燒項目的點火啟動球,成功點火烘爐。在現場人員的掌聲和喜悅中,梁居明稍有欣慰,但仍不敢放松分毫。他知道,從烘爐到投料試生產、設備調試,再到正式投產、達產,他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段新征程,才剛剛開始。
圖為海南礦業懸浮磁化焙燒項目點火烘爐儀式現場。
梁居明屈指一算,他離開大學校園已經12年了。12年來,他一直在海南礦業,也從沒離開過他的選礦專業。言語間,有感慨,也有驕傲。
在這12年間,公司對原有的選礦系統進行過不少于4次的大改造,梁居明作為選礦生產線上的一名尖兵,每一次都沖在最前線。選礦技術革新迭代,梁居明也在一次次革新中獲得歷練和成長。
梁居明回想起過去“沖鋒”時的心態:沒有太多顧慮,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天塌下來有領導、有前輩頂著。
不知不覺間,他已經從一名沖鋒在前的尖兵,成了為別人撐起一片天的那根“頂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