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時代孕育新成長,新征程召喚新作為。近年來,海南礦業轉型發展過程中,一批又一批的海礦人在各自崗位上兢兢業業、銳意進取、攻堅克難,與海礦共同成長。我們開設了《新時代海礦人》專欄,持續講述新時代海礦人的故事,見證他們與海礦的“乘”長與突破。
話少內向,是劉金通在生活和工作中給人的第一印象。但只要說起選礦技術與生產現場的種種細節,他就打開了話匣子,變得娓娓而談。2018年大學畢業入職海礦,五年來,劉金通從一個職場新人逐漸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的技術攻關帶頭人。
當年,在親友的介紹和推薦下,作為土生土長的海南人,劉金通報考了內蒙古科技大學。未曾想所報考的專業落選,被調劑到了礦物加工工程專業,他對這個專業完全不了解。本著來了就要學有所獲學有所成的心態,他開始了四年跨越南北的求學之旅。
大學期間,劉金通一開始并不能適應南北跨度之大造成的氣候、飲食上的差異,然而當地人對外來人的熱情與親切減少了他遠離家鄉的糾結與不安,他也逐漸堅定“既來之則安之”,慢慢去適應不同的環境。
大學畢業后,劉金通選擇回到海南,入職海南礦業。從校園到職場,是從理論到實踐的真正轉換,對劉金通的專業來說更是如此。入職之初,劉金通被安排在跳汰工區和磨選工區深入現場跟班學習。
在公司選礦技術人員的帶教下,他虛心請教,勤于摸索,學習調節跳汰機參數,學習浮選工藝流程,目測礦石品位,登記對比指標數據等等,他在理論學習與技術實操中不斷掌握選礦工藝流程的各種細節,積累豐富且寶貴的現場經驗。
2019年,海南礦業舉辦第三期卓越訓練營。在小組分工和推進項目實施時,當時還是一名生產技術員的劉金通主動請纓擔任5人項目組組長。在項目導師的帶教指導下,劉金通帶領團隊深入研究“降低選礦一廠自然粉礦含水問題”,致力降低下游礦源含水量,使自然粉礦能夠通過皮帶運輸機輸送至選礦二廠,降低運輸成本。幾經溝通與研究,項目組搭建遮雨棚、制作小型振動篩、螺旋機斗口改造、調節螺旋機轉速、取樣檢測水分,逐一實驗、檢測、跟蹤、調試,降低了自然粉礦的含水率和運輸成本。
“因為這也是廠里的一個難點,能夠當上項目組組長,自己還是比較激動。”
對劉金通來說,卓越訓練營這段迎難而上的經歷讓他難忘也讓他自豪。自認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他,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不斷鞭策突破自我,主動組織組員們與導師展開深入交流研究,集思廣益,群策群力。
作為生產技術高級主管,劉金通結合生產實際情況,按照公司的高標準嚴要求,積極協助廠領導,帶領團隊成員打造“極致穩定生產”模式,加強選礦生產跟蹤協調,抓好礦源組織、質量攻關,推進設備精益管理,多次參與選礦工藝優化改造、小改小革,推動跳汰快速品位儀制作及投入使用,參與選礦一廠富粉溢流改造項目,統籌開展“原礦1#2#濃縮池底流礦漿預選拋尾項目試驗”,“總泵尾礦回收半工業試驗”,致力穩定選礦技術指標,提高產量質量。
其中,劉金通作為試驗主要負責人,帶領團隊成員反復連續試驗磁場強度、脈動強度、處理量等條件,探索最佳設備參數和工藝流程,順利完成的尾礦回收半工業試驗,為相關的周期式磁選機在100萬t尾礦、200萬t尾礦回收中的工業應用奠定了基礎,推動尾礦回收項目工業化,最大程度實現資源回收利用與經濟效益提升。
近年來,隨著海南礦業的轉型發展,對于各類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作為卓越訓練營第三期順利結業的學員,劉金通在一線不斷磨礪,自我驅策,在公司的培養和支持下,幾年時間,從初出茅廬的生產技術員成長為了技術型管理人才。
談及這些年的成長,劉金通多次講到前輩還有老師傅們對他的指導與幫助,自己遇到問題時也會反復到現場同他們交流、研究、試驗。因此,積極實在也成為了他們對劉金通說得最多的評價。
劉金通坦言,長期身處生產一線,在心態上總得要更積極樂觀一些。
“公司不斷發展給我們年輕人創造了很多機遇,我需要做的就是主動作為,學好本領,提升自己,繼續在崗位上發光發熱。”